• 2025年01月22日  星期三

创新创业与企业实务系列讲座|王海燕:技术创新的过程与方法

11月1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海燕教授应邀来到国科大MBA“创新创业与企业实务训练营”为2022级脱产班学生带来了精彩的线下、线上同步讲座。王老师以《技术创新的过程和方法》为题,从创新的定义入手,结合创新方法及大量案例展示,向同学们详细解读了技术创新的过程与方法。


9fa968897ae8a45fa3801b4cec6a187a.png


王老师首先从不同角色对创新的诠释入手,指出创新不仅是技术的新突破,也是精神、文化方面的不断提高所促进的社会进步的创新,以及管理方法、生产方法的创新。创新的目的是驱动发展,创新要打破思维定式,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需要思维的训练。


4b5996b2ef1ef386a120df936a3da2c2.png


接下来,王老师讲述了前苏联伟大科学家根里奇·阿奇舒勒观察到的人类社会的产生规律,展示了技术系统遵循的进化模式。同时引用大量实例,如汽车,速度与稳定的技术矛盾;桌板,稳固与轻便的物理矛盾等。让同学们对创新的本质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d7fbcbaa42e068c038e150ec015ce73f.png


“最不可能的往往也是最有可能”。最后,在讲到“理想度”模块时,王老师指出要实现更高的理想度,就要最大化有用的功能,最小化无用的功能和资源耗费。创新就是从现实问题出发,以最终理想解为目标,寻找初心,大胆想象,在提高理想度的过程中往往实现突破发展,即“系统总是沿着提高其理想水平的方向发展,系统将发展的越来越简单,而不是越来越复杂,理想解是解决问题的方案,好的方案能够获得理想解,并使用空闲资源解决矛盾”。


9398f6f584463bfc2515c5f975b45c24.png


精彩纷呈的课程讲授中,王老师带领同学们从新的角度探索了“创新”这个常态词,从系统、子系统、超系统、理想度、柔性化进化法则等方面为同学们搭建了理论分析框架。也让同学们对创新最理想状态有了更多的理解,即“功能俱全,结构消失”。


图/文:崔华宁/栾爱华

背景链接:

嘉宾简介:王海燕,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创新方法研究中心主任。民盟中央科技委员会副主任,科技部创新方法研究会常务理事,教育部创新方法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科技政策、创新战略、创新方法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国际合作、地方科技规划以及企业创新战略等研究课题。创办了“全国高校创新方法研究与教学研讨会”和“海峡两岸创新方法教育论坛”,研讨会和论坛已成为创新方法研究与教学领域专家学者广泛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国科大MBA“创新创业与企业实务训练营”依托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教育资源、科研资源、产业资源,整合校外师资力量参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邀请具有丰富创业实践经验的知名企业家、风险投资家、行业专家、资深教授和科研工作者等,共同组成教学团队,以理论讲授、经验分享、企业参访、创业诊断、项目路演等互动式、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开展以创新与创业领域为目标的教育和研究活动,旨在培养大批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