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下午,国科大MBA“创新创业与企业实务训练营”的同学们走进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近距离解了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的发展历程和成就,并聆听了锂离子电容器、光-磁-声耦合成像技术与应用等专题讲座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
训练营同学在中科院电工研究所合影
在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晓虎的带领下,同学们首先参观了展厅,详细了解了电工研究所在不同发展阶段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及取得的重大成果。中科院电工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机械电机研究所(长春)电力研究室和机械研究室电加工研究组为基础组建的,并于1963年1月正式成立,且很快就在高速高焓风洞、大功率激光电源、太空电推进器、核潜艇测试平台高精度电源以及特种微电机等国防特种电工装备领域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在转型发展期、“知识创新”发展期、“率先行动计划”发展期,电工研究所在磁流体发电技术、超导技术、永磁技术、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生物技术等前沿电子工程领域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多次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二等奖等殊荣。同学们通过对展厅的参观,增长了不少对相关重大前沿科研成果及原理的见识。
中科院电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晓虎向同学们介绍展厅
随后,同学们观看了宣传片,对电工研究所在新能源、超导、电力设备、大工艺电子、生物电磁、智能电网、学科交叉研究等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中科院电工研究所重大任务处副处长马振军向同学们介绍电工研究所基本情况
观看宣传片之后,电工研究所重大任务处副处长马振军代表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简要介绍了电工研究所基本概况、主要研究方向以及在服务国计民生所做的一系列工作。他希望同学们能够畅所欲言,为电能技术的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晓虎作主题报告
接下来是专题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晓虎带来了题为《新型高功率储能技术——锂离子电容器》的报告。他详细介绍了项目的背景、取得的成绩、在新基建领域的应用以及产业规划。他表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针对202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中长期目标,锂离子电容器作为功率型储能器件,将在轨道交通能量回馈、电网调峰、调频等MW级储能领域开展示范运营。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夏慧作主题报告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夏慧的报告题目是《光-磁-声耦合成像技术与应用》。在报告中,她阐释了什么是耦合成像,并分别详细介绍了磁声成像及医学应用、激光超声成像及工业应用以及光-磁-声耦合应用。她的报告理论联系实际,通俗易懂,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最后是交流环节,同学们结合自己实际的工作经历和体会,与各位专家进行了深度的交流与探讨。通过此次参访,同学们不仅增加了对电能领域高新技术研发与电气科学前沿研究的了解,还对这些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以及国家的能源转型战略有个更为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同学们对科学技术知识的热情。
背景链接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以下简称电工所)于1958年筹建、1963年在北京正式成立,迄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作为电气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的国家科研机构,在我国能源技术与电气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电工所总体定位于电能生产、输配和高效利用与检测领域战略高新技术和电气科学前沿交叉研究,在促进我国能源转型及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等方面起骨干引领和核心支撑作用。主要研究方向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电力设备新技术、电网技术、电力电子与电能变换、超导与新材料应用、生物电磁学与电磁探测等。建所以来,已取得科研成果600余项,其中100余项在全国26个省份得到了推广应用,先后获得国家和中国科学院及其他省部级奖励100余项。
国科大MBA“创新创业与企业实务训练营”依托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教育资源、科研资源、产业资源,整合校外师资力量参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邀请具有丰富创业实践经验的知名企业家、风险投资家、行业专家、资深教授和科研工作者等,共同组成教学团队,以理论讲授、经验分享、企业参访、创业诊断、项目路演等互动式、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开展以创新与创业领域为目标的教育和研究活动,旨在培养大批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文、图/宋昱 马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