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青藏博士班第十八期学术沙龙顺利举行。本次沙龙邀请到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董志老师,为2022级青藏博士班全体同学做了题为《科研文献检索与常用科研工具的使用》专题讲座。沙龙活动由现代产业学院教育培养中心主任苏楠主持。
董志老师为学生授课
首先,董志老师从科研文献检索入手,提出检索的关键是取舍。中文文献应多关注思路,英文文献多关注方法。董老师带领大家实践操作了如何使用学校的SEP教育平台进行论文检索,并强调在文献检索过程中尽量使用高级检索,明确主题、作者、期刊名、时间范围和来源类别等,以便更精准地检索出自己想要的文献内容。
接下来,董志老师从定性、定量两种最为典型的方法着手,进一步让同学们理清了常用的科研方法和数据使用。他通过往届博士生论文常用的方法,列举了定性研究中常用的案例、扎根理论、Meta分析、文本挖掘等方法及定量研究中常用的决策、计量经济模型、一般均衡、机器学习等方法。同时,董老师也强调,无论使用什么样的防范,数据都是论文中的重中之重,他指出方法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需要数据的有力支撑,才能确保文章“有滋有味”。因此,在数据的选取中,切忌不要使用统计年鉴这样过于公开的数据,最好能做到结合自己的工作,提取到非大众化的数据。
最后,董志老师从“学位论文选题”角度强调了论文选题要从工作实践、科研项目、可行性分析和提炼科学问题(交叉研究)四个方面入手,结合数据、自身能力、研究方法,并多听取导师建议进行选题,避免少走弯路。
在交流互动环节,同学们结合在文献检索和数据截取时间范围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向董志老师进行了提问,董志老师逐一为同学们进行了解答,不仅释怀了大家在论文写作上的困扰,也帮助同学们了解了科研文献检索技巧,掌握了科研方法和数据使用。
(文、图:王祥森)
背景链接: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十九届五中会议精神,配合推进国家“十四五”规划,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积极响应“鼓励支持部委属高校和地方高校‘订单式’培养西部地区专业化人才”的指导意见,把握“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进一步深化院地合作与交流,深化教育对口支援、充实西部地区人才供给,以更大力度、更强举措支持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更好地服务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国家民委、财政部、人事部等五部委《大力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的意见》和《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方案》的框架下,设立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青藏博士班。该班围绕科技创新、产业转型、生态保护、乡村振兴、民生需求等,实施专业化人才“订单式”培养,助推青海、西藏形成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为加快构建有效支撑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队伍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