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吕本富:创新如何跨越“最后一公里”

    去年年底,在ofo小黄车的办公地点,排队退押金的队伍在凛冽的寒风中绵延到大街上。曾几何时,共享单车被认为是新经济创新的象征,而如今ofo小黄车需要退还用户至少10亿元的押金,风风火火的新经济创新似乎出现了不小的问题。

  事实上,真正作为创新风向标的应该是创投界,但很多创投界人士都认为2018年是过去十年里最寒冷的一年,国内创投市场上几乎没有被追捧的创新项目。从极热到极冷,不过短短两三年时间,创投行业也像它追过的无数风口一般,进入疯狂后的冷却期,一次寒冬就是一次重新洗牌。

  当然了,类似的现象在美国等其他国家也不断重复:新的技术出现,获得风险投资的支持和媒体的大量报道,然而最终很多新技术或新产品却失败了,掉入了万丈深渊。任何一项创新,都需经过改良、优化和迭代,其发展过程从来不是平坦的。实际上,每个新技术都会经历中断期,技术创新者必须有“跨越中断期”的本领。创新产品扩散的过程中,在早期采用者和主流使用者之间往往存在一个“中断期”,即创新产品吸引早期采用者后与赢得更多的使用者前的那段间歇期。当创新产品经历“中断期”的时候,关键在于采取适当的策略“跨越中断期”。“跨越中断期”也被称为创新的“最后一公里”,这是创新过程最大的瓶颈,直接决定了能否出现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

  在资本寒冬和公众视野之外,2018年依然是值得记住的一年。这一年依然有很多创新热点: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能源存储和无人驾驶这五大领域汇聚了全球最多的学术研究热情,而可见金融科技、区块链、基因编辑、光通信、边缘计算、3D打印等则紧随其后。我国在很多方面的创新速度普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在这些创新技术中,我们依然不知道哪些会成功,哪些会失败。不过,在创新大潮之中,没有胜者与败者的分别,“失败”本身也是创新的一部分,创新的失败和成功都会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重一笔。

  在重大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的发展机遇期,唯有通过大胆试验与创新,跨越“最后一公里”,才能成就类似亚马逊、阿里巴巴和脸书等优秀的企业。然而,孕育颠覆性创新的游戏中,总是包含一轮接一轮的批量淘汰,遭遇“闪失”也就成了一种宿命,而成功的跨越者往往会获得巨额的财富回报。

  创新诚可贵,特别是颠覆性创新在变成技术上可操作的“发明”之前,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本,这其中也包括那些悄然沉底的发明所消耗的资本。许多发明在技术上看起来完美,但在商业上却血本无归。从发明到创新,要经过一次次试错、淘汰与迭代。我们看到的成功产品和商业模式,不过是失败大网下的“漏网之鱼”而已,它们是用巨大的成本“赎”出来的。因此,当一些人觉得全球创新停滞了的时候,并不是科学家、技术创新者停止了工作和探索,而是许多创新产品即将,或者说正在跨越“最后一公里”,毕竟任何科技创新都不会止步不前,它永远是运动的。